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0月01日 星期三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文化藝術 > 藝文活動> 潮州講堂「彷彿若有光」新春特展 找尋內心的那道光

藝文活動

字級

潮州講堂「彷彿若有光」新春特展 找尋內心的那道光

【人間社 陳麗雪 潮州報導】 2024-02-14
潮州講堂2月10日舉辦「彷彿若有光」林冬吟、胡不歸新春特展開幕典禮。取自陶淵明筆下《桃花源記》:「林盡水源,便得一山。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」。此次展出林冬吟、胡不歸兩位藝術家一系列油畫及複合媒材創作作品,邀請大家一起來找尋內心的那一道「光」,現場嘉賓計150人親臨會場。

「歸去來兮,田園將蕪胡不歸?」提及因藝術走上「不歸路」而命名的藝術家胡不歸表示:他因觀察植物、花卉,其特性是非常的自在、自然,不矯情、不做作且永遠面向陽光,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,所以其油畫創作以花卉為主。

其29件參展作品之一〈菩提〉,胡不歸訴說佛陀在菩提樹下成道,其創作當初被菩提葉的葉脈所深深吸引。雖然菩提葉已退去肉身,但可看出很多細細的葉脈,展現出精細的美感,主脈繫著紅絲線牽著整片菩提葉,如同我們跟隨著佛陀的腳步。

〈紫色酢醬草〉作品源於一名池坊花藝老師的故事而有所啟發。老師媽媽住院時兄弟姐妹內心極度焦慮及不安,他從醫院出來在牆角看到一朵小花,雖只被微弱的光照耀,但也開的非常漂亮、燦爛。一瞬間他感受自己不應該那麼的悲傷,他應該振作起來,安慰其他的兄弟姊妹。這道小小的「光」照在花朵身上,就猶如佛陀照亮我們心靈般的感受。

參展藝術家林冬吟分享,她是生活在五、六零年代鄉下的孩子。那個時代跟土地很親,而今居住環境高樓大廈林立,小時候純真、甜美印象漸失。她焦慮的走在路上想補捉過往童年的回憶。她喜歡跟老舊房子、傢俱、荒廢木頭等物品接觸,比如鄉野林間的磚塊、因風吹日曬而出現斑駁痕跡的木頭。作品展中現出具歷史痕跡的氣息,看待它們時帶有憐惜,它存留在我們的生命裡面,某一個部份它也陪伴著記憶、回憶及對生死討論議題:重生與死亡、光榮或毀敗、哭有時、笑有時,相信上天所給予我們每個人的本質,都是做了最好的安排。

兩位創作者相識近30年,從創作的形式、使用的素材乃至風格的呈現都截然不同。胡不歸的油畫創作在看似華麗、色彩豐富的襯映下,卻隱藏著對生命終極之謙遜;林冬吟複合媒材創作中,在看似有「缺」的形態中,卻是展現出生命的堅毅。

潮州講堂監寺妙辰法師表示,感謝大家參加開幕式,因欣賞藝術或許無需引言,甚至不認識這位藝術家,仍可從作品中被觸動。但透過與藝術家對談,了解其創作理念,是擴展我們生命及提昇鑑賞藝術的能力。「彷彿若有光」展期即日起自2024年4月10日在佛光山潮州講堂展出,歡迎大家一起來找尋內心的那一道光。

講堂每次的展覽最終目的是希望大家看展時,能觸動內心最柔軟的那個區塊。
12345678910第1 / 141頁
追蹤我們